興文周邊旅游攻略
1.興文的旅游景點
興文縣-旅游事業 石海洞鄉 位于四川南部興文縣,因該縣石林、溶洞遍及17個鄉,故有“石海洞鄉”之譽。
景區東接瀘州,西通宜賓,游客一般可將蜀南竹海與石海洞鄉連作一個整體,兩地有公路相通,車程僅1個小時。 石海洞鄉是我國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完善的地區之一,地面怪石林立,如云南路南石林;地下溶洞縱橫,似桂林蘆笛迷宮。
天下奇觀集于一地,上下相映,與竹海、恐龍、懸棺并列為川南四絕。 位于周家鄉的神風洞面積最大,達20多萬平方米,但景觀最為豐富的要數位于興晏鄉的天泉洞。
該洞深藏在百米高的臥虎嶺下,從下到上,共分4層,現已開放第3、第4層,共7個大廳。底層有暗河,水中有玻璃魚。
主洞長2000米,最高處達百米,最寬處有80米,總面積81000多平方米。洞內空氣清新,冬暖夏涼,年平均溫度13~19攝氏度,有3至4級微風。
天泉洞入口較寬,前行30米為“穹廬大廈”,上下平整,面積12000多平方米。過將軍石,進入長達340米的“長廊石秀”,兩壁布滿鐘乳石。
沿石級登“云步通幽”,進入洞心大廳。廳高大寬敞,面積和洞口大廳相仿。
“廳內兩山對峙,一澗中流,小橋橫臥。大廳右面屋頂,有一天窗,強光射入,映照飛泉,宛如晶瑩的珍珠,故廳名為“瀉玉流光”。
大廳左側有兩個盆洞,前洞叫“石芽奇觀”,后洞叫“石林翠竹”。后洞口,有一高大明亮的大廳,面積13000平方米,因頂上光潔如鏡,故名“天泉明宮”。
離后洞不遠,有一碗形洼地,為天然大漏斗(一種特定的地理現象),直徑650米,深208米,超過號稱世界第一的美國阿里西波大漏斗(直徑330米,深70米),堪稱世界一絕。1935年,一名掉隊的紅軍小戰士,被當地反動武裝俘后拋人洼心,故人們將此地一處石巖取名為紅軍巖。
興文縣城西南蘇麻灣,有古代人懸棺,亦值得一游。 花山節 也稱“踩花山”、“跳花”等。
苗族傳統節日。流行于貴州南部和中西部以及四川南部、云南東南部。
各地節期不一,通常在農歷正月初一到十五間舉行。節日期間,苗族人民盛裝匯集到傳統的跳場坪,青年男女跳場中央的花桿跳舞,男青年還進行爬桿、賽馬、斗牛、射箭等比賽。
人數多時達幾萬人。 花山節,又叫“跳場”、“跳花”、“耍花山”、或“踩花山”,是滇東北、滇南一帶苗族的傳統佳節,源于青年男女的求愛活動,在每年農歷正月初三至初七舉行。
云南永善縣的馬楠山一帶,云、貴、川三省毗鄰,苗族同胞集中,人們跨省前來參加,人數常達數萬人,規模盛大,萬眾歡騰。屏邊苗族自治縣舉行的花山節規模也很大,文山、馬關、河口、蒙自等地的苗族同胞都趕去參加。
花山節的重要標志是花桿,一般要選擇高大挺直,滑溜的青松或松柏做成。先把它削去枝葉剝去皮,扎上五顏六色的鮮花和彩旗,裝飾得五彩繽紛。
大家推舉一位“良心好”的人當“花桿頭”,他必須在節日的第一個早晨太陽出山前把花桿栽好。 花山節這天,苗族同胞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而來,人們身著色彩艷麗的苗裝,花山場上人山人海,群情沸騰。
當“花桿頭”向前來參加節慶的人們敬酒、祝福后,便宣布“花山節”開始。頓時,花山場上鑼鼓齊鳴,鞭炮喧天,鮮花彩旗迎風招展。
人們圍著花桿,踏著蘆簞、嗩吶、胡琴等樂器的節拍翩翩起舞。有的跳蹬腳舞、三步舞;有的打蘆笙架(吹蘆笙對調);有的跳獅子舞。
獅子舞跳得好的,有資格爬上花桿頂端,取下兩瓶好酒和一個豬頭作獎品。花山節期間還要舉行賽馬、武術表演、斗牛比賽,優勝者披紅掛彩。
十分榮耀,還會得到一定數額的獎品或獎金。花山節也是苗族青年尋偶戀愛的佳節,男女通過在一起對歌、跳舞、得以相見到認識、了解。
每當相中了合意人,便雙雙相約到僻靜處互訴衷情。有的還互贈禮物,訂下終身。
那一對對身著艷麗服飾、打著五彩繽紛花傘對唱山歌的青年男女,往往給游客留下難忘的印象。 披上節日盛裝的“花場”,燈籠高懸,彩旗飛舞,花桿矗立。
身穿對襟短衣,頭纏青色長布,腰束大布帶的男子和身著節日盛裝、精心梳妝打扮的婦女,吹著蘆笙、嗩吶,敲著銅鼓,載歌載舞,從四面八方云集會場。蘆簽舞貫穿花會始未,賽歌是花會的主要項目。
蘆簽舞給人一種輕松一個鯉魚打挺,身體倒轉一百八十度,循環反復一直攀到桿頂亮相。表演者雙腳夾住花桿倒掛,吹著蘆簽下滑,距地面數尺時,一個筋斗翻下,輕盈自如,賽過體操運動員的技巧,博得全場喝采,婦女的績麻穿針比賽,饒有風趣,比賽搓麻繩、穿針引線的質量、速度。
勤勞、智慧的結晶為她們帶來節日歡樂。 爬桿比賽是節日的重要活動內容。
人們在桿頂掛上一葫蘆好酒或禮物,要求競賽者先上桿,后下桿,上桿頭向上,下桿頭朝下,一上一下,快者為勝,可獎得桿頂的美酒禮物。節日期間還舉行摔跤比賽,剽悍的小伙自愿報名上場,相互角力,勝負由場上裁判判定。
跤場上的勝者,往往受到人們的尊敬,也是許多姑娘傾心的對象。跳獅子舞也是節日的重要活動之一,如果哪一架獅子跳的好,爬得高,也有酒和豬頭獎賞;節日期間還進行斗牛,屆時,斗牛愛好者從各地牽來高大雄壯的大黃牛,一頭頭精神抖擻,開上去難估勝負。
優勝牛由主。
2.興文的旅游景點
興文縣-旅游事業 石海洞鄉 位于四川南部興文縣,因該縣石林、溶洞遍及17個鄉,故有“石海洞鄉”之譽。
景區東接瀘州,西通宜賓,游客一般可將蜀南竹海與石海洞鄉連作一個整體,兩地有公路相通,車程僅1個小時。 石海洞鄉是我國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完善的地區之一,地面怪石林立,如云南路南石林;地下溶洞縱橫,似桂林蘆笛迷宮。
天下奇觀集于一地,上下相映,與竹海、恐龍、懸棺并列為川南四絕。 位于周家鄉的神風洞面積最大,達20多萬平方米,但景觀最為豐富的要數位于興晏鄉的天泉洞。
該洞深藏在百米高的臥虎嶺下,從下到上,共分4層,現已開放第3、第4層,共7個大廳。底層有暗河,水中有玻璃魚。
主洞長2000米,最高處達百米,最寬處有80米,總面積81000多平方米。洞內空氣清新,冬暖夏涼,年平均溫度13~19攝氏度,有3至4級微風。
天泉洞入口較寬,前行30米為“穹廬大廈”,上下平整,面積12000多平方米。過將軍石,進入長達340米的“長廊石秀”,兩壁布滿鐘乳石。
沿石級登“云步通幽”,進入洞心大廳。廳高大寬敞,面積和洞口大廳相仿。
“廳內兩山對峙,一澗中流,小橋橫臥。大廳右面屋頂,有一天窗,強光射入,映照飛泉,宛如晶瑩的珍珠,故廳名為“瀉玉流光”。
大廳左側有兩個盆洞,前洞叫“石芽奇觀”,后洞叫“石林翠竹”。后洞口,有一高大明亮的大廳,面積13000平方米,因頂上光潔如鏡,故名“天泉明宮”。
離后洞不遠,有一碗形洼地,為天然大漏斗(一種特定的地理現象),直徑650米,深208米,超過號稱世界第一的美國阿里西波大漏斗(直徑330米,深70米),堪稱世界一絕。1935年,一名掉隊的紅軍小戰士,被當地反動武裝俘后拋人洼心,故人們將此地一處石巖取名為紅軍巖。
興文縣城西南蘇麻灣,有古代人懸棺,亦值得一游。 花山節 也稱“踩花山”、“跳花”等。
苗族傳統節日。流行于貴州南部和中西部以及四川南部、云南東南部。
各地節期不一,通常在農歷正月初一到十五間舉行。節日期間,苗族人民盛裝匯集到傳統的跳場坪,青年男女跳場中央的花桿跳舞,男青年還進行爬桿、賽馬、斗牛、射箭等比賽。
人數多時達幾萬人。 花山節,又叫“跳場”、“跳花”、“耍花山”、或“踩花山”,是滇東北、滇南一帶苗族的傳統佳節,源于青年男女的求愛活動,在每年農歷正月初三至初七舉行。
云南永善縣的馬楠山一帶,云、貴、川三省毗鄰,苗族同胞集中,人們跨省前來參加,人數常達數萬人,規模盛大,萬眾歡騰。屏邊苗族自治縣舉行的花山節規模也很大,文山、馬關、河口、蒙自等地的苗族同胞都趕去參加。
花山節的重要標志是花桿,一般要選擇高大挺直,滑溜的青松或松柏做成。先把它削去枝葉剝去皮,扎上五顏六色的鮮花和彩旗,裝飾得五彩繽紛。
大家推舉一位“良心好”的人當“花桿頭”,他必須在節日的第一個早晨太陽出山前把花桿栽好。 花山節這天,苗族同胞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而來,人們身著色彩艷麗的苗裝,花山場上人山人海,群情沸騰。
當“花桿頭”向前來參加節慶的人們敬酒、祝福后,便宣布“花山節”開始。頓時,花山場上鑼鼓齊鳴,鞭炮喧天,鮮花彩旗迎風招展。
人們圍著花桿,踏著蘆簞、嗩吶、胡琴等樂器的節拍翩翩起舞。有的跳蹬腳舞、三步舞;有的打蘆笙架(吹蘆笙對調);有的跳獅子舞。
獅子舞跳得好的,有資格爬上花桿頂端,取下兩瓶好酒和一個豬頭作獎品。花山節期間還要舉行賽馬、武術表演、斗牛比賽,優勝者披紅掛彩。
十分榮耀,還會得到一定數額的獎品或獎金。花山節也是苗族青年尋偶戀愛的佳節,男女通過在一起對歌、跳舞、得以相見到認識、了解。
每當相中了合意人,便雙雙相約到僻靜處互訴衷情。有的還互贈禮物,訂下終身。
那一對對身著艷麗服飾、打著五彩繽紛花傘對唱山歌的青年男女,往往給游客留下難忘的印象。 披上節日盛裝的“花場”,燈籠高懸,彩旗飛舞,花桿矗立。
身穿對襟短衣,頭纏青色長布,腰束大布帶的男子和身著節日盛裝、精心梳妝打扮的婦女,吹著蘆笙、嗩吶,敲著銅鼓,載歌載舞,從四面八方云集會場。蘆簽舞貫穿花會始未,賽歌是花會的主要項目。
蘆簽舞給人一種輕松一個鯉魚打挺,身體倒轉一百八十度,循環反復一直攀到桿頂亮相。表演者雙腳夾住花桿倒掛,吹著蘆簽下滑,距地面數尺時,一個筋斗翻下,輕盈自如,賽過體操運動員的技巧,博得全場喝采,婦女的績麻穿針比賽,饒有風趣,比賽搓麻繩、穿針引線的質量、速度。
勤勞、智慧的結晶為她們帶來節日歡樂。 爬桿比賽是節日的重要活動內容。
人們在桿頂掛上一葫蘆好酒或禮物,要求競賽者先上桿,后下桿,上桿頭向上,下桿頭朝下,一上一下,快者為勝,可獎得桿頂的美酒禮物。節日期間還舉行摔跤比賽,剽悍的小伙自愿報名上場,相互角力,勝負由場上裁判判定。
跤場上的勝者,往往受到人們的尊敬,也是許多姑娘傾心的對象。跳獅子舞也是節日的重要活動之一,如果哪一架獅子跳的好,爬得高,也有酒和豬頭獎賞;節日期間還進行斗牛,屆時,斗牛愛好者從各地牽來高大雄壯的大黃牛,一頭頭精神抖擻,開上去難估勝負。
優勝牛由主。
3.宜賓僰王山+興文石林游攻略
樓主別聽樓上的,好不好玩取決于個人喜好,是見仁見智的問題。
僰王山和石林分別是興文石海世界地質公園的四個園區之二,另外還有太安古石林以及凌霄城。不過前者更被熟知而已。
攻略:不知道樓主的行程是幾天。大致如下:
第一天:游興文石海主園區----石林。觀地表石幔、地下溶洞、地球特大漏斗,參觀地質博物館,感受僰苗風情,去地洞河探險等。如果應時,還可以趕上篝火晚會、國際攀巖節等,不過最近天氣太熱,貌似沒有。可以在附近農家樂吃飯,相對實惠。晚飯后還可以坐電瓶車夜游石海,別有一番風味。住宿的話,隨樓主喜好景區也行,回縣城住也行、隔得不遠。
第二天:游僰王山飛霧洞、壽山湖、道洞、黑帽頂幾個景點。如果時間不夠可以選擇性的玩,但飛霧洞是非去不可,那是僰王山的精華景點。和石林的喀斯特地貌不同,僰王山有點“小竹海”的風格,在竹徑中漫步,心曠神怡。
樓主如果時間允許,也可以去去太安古石林,那個地方沒怎么開發,多為原始風貌。如果實在時間緊,也可以把兩地的行程縮短為一天,不過那樣就會有諸多遺憾了。
門票:石林套票(門票+一應交通)是135元,僰王山30元。憑學生證或本地身份證可半價。
PS:我不是專業的,遺漏之處歡迎樓主再咨詢。
4.宜賓周邊的旅游景點有哪些
自然景觀——蜀南竹海、石海洞鄉、博望山、西部大峽谷、忘憂谷、筠連巖溶、筠連古樓山、八仙山、七仙湖、金秋湖
人文景觀——李莊古鎮、龍華古鎮、流杯池、五糧液工業園區、夕佳山民居、趙一曼紀念館、真武山古建筑群、僰人懸棺、丞相祠堂、華藏寺、大觀樓、哪吒行宮、宜賓天池
三江名城游
市中區有宜賓標志性建筑之一的大觀樓。
市區濱江路三江交匯處建有“中國-長江零公里地標廣場”,廣場周圍保存著宜賓古街區,古城墻,古城門,古牌坊是外地游客到宜賓的必經之地。
市區群山擁抱,金沙江、岷江穿城而過,在合江門與長江匯合。宜賓舊城依山傍水,背靠全國第二大城市森林公園——翠屏公園,空氣清新,環境優美,是難得的風水寶地,佛教勝地文化古跡千佛寺,哪吒祖廟哪吒行宮坐落于公園翠屏山,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真武山古建筑群分布在公園內真武山上..
十里酒城游
坐落在市區江北區域的五糧液十里酒城,是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,景區內有酒圣山、鵬程廣場、奮進塔、安樂泉、世紀廣場、東大門廣場、酒史博物館、財富賓館等景點。
古鎮李莊游
李莊鎮距離宜賓市中區19公里,中國抗戰時期大后方4大文化中心之一,中國歷史文化名鎮,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。
蜀南竹海風景名勝區——中國最美十大森林
興文石海風景名勝區——中國最美十大地質公園
佳山風景名勝區距離蜀南竹海15公里,1996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。
僰人懸棺主要分布于宜賓市珙縣、興文縣境內,被稱為世界之最、巴蜀一絕。明代以前的古代崖葬墓群,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是中國乃至世界懸棺最多的地方。
重點推薦的就是竹海,大峽谷,還有興文石林
來宜賓就是看哈三江,看哈竹海,吃燃面,竹海的竹蓀席,李莊的白肉這些
北京旅游攻略 北京戶外
戶外線路
熱門文章
- 旅游攻略
- 旅游資訊